10月22日晚,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智慧讲堂于院楼615教室举行。研究生会主席以及各部门部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张轩瑜和赵康、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靳荟怡和李彩月、体育学院裴悦颖和刘森以及2025级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智慧讲堂。

本次讲堂聚焦学术科研、跨学科实践、党建工作与健康生活四个主题,以“成果分享+实践指导”的形式,为在场学子搭建了成长交流平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张轩瑜以“科技赋能:以技术之笔,书写人文之光”为主题,分享科研与实践的双向探索。他是校研究生会“部门之星”,同时也担任校研会预备主席团成员。他深耕4D毫米波雷达国产化部署与算法开发,成功申请软件著作权1项,斩获多项校级奖学金,实现了学业与工作的平衡。此外,张轩瑜学长还鼓励同学们学习理科思维,善用AI工具。

随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赵康以“沿途领航:从课堂到SCI的成长之路”为主题,拆解科研论文写作与实验推进的学术与实验技巧。他荣获多次奖项,强调课堂学习的重要性,总结了论文写作“模仿-创新-客观”三原则。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靳荟怡聚焦文科生科研入门,以“解锁科研入门,近距离学术起步指南”为主题,分享SSCI论文写作与跨校交流经验。她提出研究生三年宏观规划,建议养成“成长型思维”,接受“现在不会但能学会”的状态,允许自己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保持平和心态。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李彩月聚焦党建工作,以“红心向党,大学生党建工作务实与思想引领”为主题,介绍了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经验。她分享了“党纪学习教育”“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等理论学习成果,强调了党员发展“公平、公正、公开”,展现了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体育学院的裴悦颖与刘森从健康生活角度出发分享了专业运动知识,也提醒同学们:学业科研与身体锻炼并非对立,而是需要相互支撑的。裴悦颖学姐解析八段锦的现代价值与科学依据时,提到传统功法是通过运动康复领域的科研验证,适配当代人久坐学习的身体需求;刘森学长以“动静结合”为核心讲解“刺激-恢复-超量恢复”理论时,也强调无论是深耕科研还是专注学习,都需要通过科学运动激活身体机能,才能以更充沛的精力应对学业挑战。


本次智慧讲堂融合多学科智慧,为科研和生活指明方向,希望同学们以优秀学长学姐为榜样,锤炼综合素质,为学院与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