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为弘扬中华传统服饰文化,10月16日,由中北大学麟德汉学社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分社联联合主办的汉服科普讲座在11112教室举行,中北大学麟德汉学社社员以及许多对汉服文化有兴趣的同学参加本次讲座。麟德汉学社前任社长吕培林担任本次讲座主讲人。
主讲人吕培林用幽默通俗的语言带领大家对汉服的体系、款式、功用、衰落以及正在进行的汉服复兴运动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在讲述汉服体系时他首先讲解了汉服的定义,他说:“汉服和藏服、旗袍等一样,并不是所谓的古装,而是民族服饰,说明在现代,汉服也应和其他民族服饰一样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鲜活的文化传承下去。”他还将现代影楼装和汉服进行比较并对汉服体系的界定进行介绍:“天人合一、天圆地方、洒脱飘逸构成汉服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气质,因此,我国自古被称为衣冠上国。”
随后,他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汉服内衣、中衣、外衣的分类、各种款式的特点、历史发展、穿戴方法以及配饰的选择与搭配。“汉服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在很多地方都能发挥作用,例如作为中式婚礼的婚服。”他说道,“汉服在历史上还对很多地区的民族服饰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韩服、和服还有我国目前正盛行通用的学士服。”关于汉服的衰落,他讲道,从清朝开始的满州统治、“十从十不从”的规定、近代的新文化运动、现代的文革、改革开放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都是汉服衰落的原因。但是,汉服复兴运动也在不断兴起,这将有利于恢复民族自信、重振民族精神,传承更广意义上的传统文化,复兴华夏衣冠,不再以丑、洋为美。
最后,吕培林向大家讲了汉服复兴对于民族、文化和人们衣冠审美的意义,并通过一个视频呼吁大家重拾并弘扬汉服文化,他强调:“汉族不是一个赤裸的民族,它有自己的民族服饰。”活动结束后,吕培林趁热打铁,让穿着不同款式汉服的社员走上讲台,请同学们辨认衣服的种类,不仅活跃了现场气氛,也增强了大家辨认汉服的能力。
此次讲座通过对汉服的详细介绍引导同学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汉服对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增进了同学们对汉服文化的了解。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汉服爱好者,恢复大家的审美,对于呼吁更多人投身复兴华夏衣冠的事业也具有重大意义。